返回

哪有什么康乾盛世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10章 明年规划(二合一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给取消了。

    嗯,取消了,还成功上了历史书,因为实在太荒唐了,一个命令就把十天给取消了,真把自己当神的代言人了。

    顾景说道:“大王,年号拟定这是大事,若不确定年号,则我大汉终究还是名不正,言不顺。就连百姓也会认为我大汉还是反贼,而用着伪清鞑虏的年号,认为伪清鞑虏才是正统。”

    确定年号,这本来就是礼部提出来,同样也是礼部的职责所在。

    顾景身为礼部尚书,又是内阁重臣,这时不过是再度强调一番拟定年号的政治正确性和紧迫性。

    确定了这事的政治正确,内阁的其他人才开始陆续发言。

    刘骏说道:“年号拟定宜早不宜迟,最好在明年开春前确定下来。如此,赶到明年开春,正好可以通电全湖广,用正式的改元纪年,来确立我大汉的正统,还能与之前驳斥拒绝伪清鞑虏的议和相关联,向天下人宣示我大汉要反清复汉的决心!”

    王若愚补充道:“年号确定下来,百姓就能知道,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,而非什么从贼的乱民,这很重要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阁众人如此轮流发言。

    经过简单讨论过后,确定年号的拟定,宜早不宜迟,最好明年开春就正式确定下来,也能赶上大汉改元,还能赶上明年的恩科,好让考生学子们都能感受到大汉的天威。

    确定年号拟定时间,接下来就是年号具体该怎么拟了?

    聂宇拿出那部礼部呈递的奏章,里面写满了t多个草拟的年号,还有年号背后隐含的政治寓意。

    武德:大汉武德充沛,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。

    元兴:大汉自此开始兴盛。

    永兴:大汉永兴。

    永昌: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

    建兴:建制兴国。

    建武:这是光武帝刘秀的年号。

    天玺:天授汉王玉玺,这是天命。

    元玺: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年号用的很杂,有很新的年号,也有很复古的年号,还有迎合聂宇这汉王的夸张年号。

    比较离谱的,聂宇甚至还看到了“宣统”,政治寓意简单粗暴,宣示大汉的正统。

    说的没什么毛病,但被聂宇直接忽略,既觉得膈应,还有太不吉利了。

    宣统三岁登基,六岁退位,这什么勾八年号?

    聂宇看完整本奏章上面拟定的十多个年号,总觉得都差了些意思,想了想问道:“这年号非得用两个字吗?能不能用恢复中华为年号?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别说顾景这礼部尚书了,另外几位内阁大臣都有些发懵。

    不是,恢复中华为年号?

    还有没有文化?

    顾景反应过来,连忙说道:“大王,年号虽然不拘泥于二字,但四字年号早在宋时就已经逐渐弃用,所以这恢复中华的年号实在是……”

    说得很委婉,潜台词就是这年号太直白了,也太没有文化涵养了,说出去怕是真得被天下人笑话。

    聂宇有些可惜,但也没有坚持,再看奏章上的十多个年号,反复思忖筛选半天说道:“恢复中华不能用,那就叫兴华吧!取复兴华夏,驱逐鞑虏为义,明年开春定为兴华元年,正好兴华二字简单,百姓看田到也很好记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英明!”

    内阁众人听罢连忙拱手。

    顾景有些无奈,礼部拟定了几天,特意根据大汉的实际情况,甚至迎合大汉的当前局势,还有汉王自己的喜好,弄了十几个年号,结果愣是一个都没被采纳。

    要说文臣拟定年号,皇帝一般都不会拒绝,最多就是字形上稍微修改一二,体现新帝登基的权威。

    这全部否决,自己取一个年号,不能说没有,只能说很罕见了,同样也让礼部有些没面子。

    罢了罢了,没面子就没面子吧!

    跟了个开创的雄主,能安稳混到开国封赏,晚年退休归养就不错了,还想要尊严面子?

    小机定下年号,聂宇把奏章随手一放,接着说起明年的正事规划:“年关将至,再过几天就该过年了。过完了年,我大汉就该兴华元年,对照伪清那里就是嘉庆三年,也可以是乾隆六十三年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聂字特地顿了顿,脸上露出古怪笑意。

    下面的内阁众人听闻同样也是脸色古怪,大王刚刚一言而定来年的年号,又提了嘴伪清那边的年号,很难说不是故意提的。

    不过确实如此,伤清的年号是真的让人难蚌,皇帝都换了快三年了地方上还有不少在用乾降的年号,都用到快乾隆六十四年了,许多百姓甚至不知道皇帝已经换人。

    嘉庆年间来清朝贡的朝鲜使节,干脆记录乾隆以皇帝身份接见了他们,对他们仍旧自称“朕”,还下皇帝“敕旨”进行赏赐。

    聂宇继续说道:“今年,我大汉已经拿下了武昌、汉阳、安陆、荆门、宜昌(部分),算上现

第210章 明年规划(二合一)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